
{诺亚平台}数据全解析?抛光砖再迎大规模“减产潮”:两年减少200余条生产线年,抛光砖再次迎来大规模的“减产潮”,导致抛光砖在很多产区由过去的“地砖之王”彻底沦为“小众产品”。
作为一款曾经叱咤陶瓷行业的经典产品,抛光砖长期被誉为“地砖之王”,位居长盛不衰的主流产品之列,但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,近些年抛光砖全面“溃败”,被大量的生产厂家、经销商所舍弃,尤其是最近两年,已经很少有企业在抛光砖领域继续创新、研发,让抛光砖的未来之路越走越窄、越来越渺茫。
上半年,因为生产成本高企、利润低薄,西部瓷都夹江最后一条抛光砖生产线转产。至此,这款曾在夹江风靡二十余年,高峰期曾有数十条线的经典品类,彻底退出夹江陶瓷的舞台。
据《陶瓷信息》记者统计,截止2019年8月,江西高安仅剩三家陶企10条生产线仍在生产抛光砖,与两年前相比,生产线成。
但8月份,《陶瓷信息》记者在法库产区走访时了解到,截止目前法库产区抛光砖生产线mm规格聚晶、普拉提抛光砖
据《陶瓷信息》记者最新统计,传统抛光砖已经全部退出淄博,临沂仅余两条抛光砖生产线。一直以来,广东得益于原料、技术优势,抛光砖产能冠绝全国、遥遥领先。作为全国最大的抛光砖生产基地,广东占据全国抛光砖产能的“大半壁江山”,高峰时期拥有601条抛光砖生产线亿平方米,但近两年的形势极不乐观。
“虽然广东的抛光砖产能大幅度萎缩,但得益于大型战略工程集采项目,仍有不少企业生产抛光砖,主要是为大型品牌企业提供贴牌代工。”据多家供应商粗略统计,近两年广东的抛光砖产能缩减了50%左右,但具备生产能力的抛光砖生产线元/片,早已“零”利润
谈及抛光砖再次大规模减产的原因。不少陶企表示,抛光砖价格非常透明,陶瓷企业的利润极低,在生产、人工、环保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,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抛光砖而转产其他产品。
《陶瓷信息》记者注意到,“煤改气”推行力度愈大的产区,抛光砖的减产潮就愈猛烈。近两年,“煤改气”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,使得陶企的生产成本显著增加,再加上人工成本、环保改造成本攀升,生产抛光砖早已无利可图。
传统抛光砖的售价也一路走低,出厂价从早期的30多元/片持续下跌,如今在很多产区的最低价已跌破12元/片,基本处于低端和无利的边缘,迫使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或转产。
广东一家陶企的销售总监李先生向《陶瓷信息》记者分析,现在的抛光砖已经“利薄如纸”,一片砖的利润往往只有几毛钱,只要成本稍稍上涨,企业就会“扛不住”,因此近两年倒闭的企业很多都是生产抛光砖的。
另一方面,传统抛光砖的花色、工艺一直裹足不前,在零售、工程等各大渠道全面收缩。山西太原一位陶瓷经销商马先生告诉《陶瓷信息》记者,在太原市的终端零售市场现在已经看不到抛光砖了,少数批发商会在店内摆几片抛光砖样板,但基本上都不会备库存,而大品牌的工程区也会摆几片抛光砖样板,嫁接工程渠道。
“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甘肃的工程客户,刚开始一定要求采购抛光砖,后来我们说服了他使用抛釉砖,最终完工后的效果美观、大气,对方非常满意。”该负责人说,随着抛釉砖技术的升级,很多工程项目也开始大面积使用抛釉砖。
抛光砖的衰落让许多行业人士唏嘘不已。在长达近30年的生产历史里,这款耐磨、耐用的经典产品,让不少行业人士产生了深厚的“抛光砖情节”。
在抛光砖衰落之际,众多行业人士曾寄望通过喷墨技术,让抛光砖绽放新的辉煌,推动抛光砖在花色、档次和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提升,为沉寂已久、持续下跌的抛光砖市场带来新的曙光;亦有企业采取加白、加厚等措施,让抛光砖更显大气……但种种举措依旧无法力挽狂澜。
《陶瓷信息》记者观察到,在近两年的佛山陶博会上,抛光砖早已难觅踪迹,也极少有企业斥重金对抛光砖进行创新研发,“抛光砖新品”已经很少出现在行业视野,陶企创新的方向纷纷转向大板、釉面砖及仿古砖。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